来源:听新闻
文化视界网报道 8月14日下午,著名画家、中国美协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民族美术艺委会副主任、全国公安文联副主席、全国公安美协主席、中国铁路美术分会副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冬走进文化视界,接受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的专访。
中华网山东&文化视界网董事长梁洪文和御品堂董事长卓洪新以清茶会友,同李冬主席品茗论道,畅聊中国绘画艺术。众人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茶歇之后,众人移步“中华艺术空间”。大家共赏佳作,共话艺术。梁洪文董事长向大家细细讲述了每幅画作的来历与其背后的创作故事。
观赏之余,大家来到两网编辑部,梁洪文董事长向李冬主席介绍了两网媒体平台的相关情况,众人一同浏览了两网书画艺术频道里李冬主席的画作,回顾了近年来他的创作历程,每一幅画作都见证了他在艺术创作道路上的不懈探索与突破。
随后,李冬主席的绘画创作环节更是将此次专访活动推向了高潮。在构思片刻之后,李冬主席开始了水墨创作,他沉稳有致,手中的画笔轻轻舞动,很快便勾勒出一幅和谐惬静的农家安居图景。画中的村舍建筑、树荫与家犬和谐共生,墨色的精妙铺展使画面充满层次感和空间感,红、绿色的点缀更是为整个场景增添了一抹生机与趣味,表达了他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
李冬《安居图》100×50cm
承古拓新,绘就中华文化的多彩篇章
在中国古建筑绘画、海洋绘画等领域,李冬不仅是一位卓有成就的画家,他更是一位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与创新者。他的作品展现了中国独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变迁风貌,体现了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独到见解,以及他的人文关怀意识。他用画笔为沉睡千年的古老建筑注入新的生命,表现出中国古建筑的古韵今风。在他的笔下,大到对海洋的壮阔场景的描绘,小到对一朵浪花的灵动变化的细致捕捉,无不体现着他对祖国蓝色疆土的无限热爱和深情礼赞。
李冬《老院》120×90cm
李冬的艺术实践始终围绕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创作原则,在采访中他讲到,“无论是海洋绘画,还是古建筑、人物绘画,我首先要深入生活中去考察与感悟。海洋绘画需要特别灵动的笔墨,而古建筑绘画则需要沉稳的、有秩序的笔墨。一个张,一个驰,这在绘画当中是极具两面性和挑战性的,而这也恰恰锤炼了我的绘画技法。”
李冬《清岸》66×50cm
他通过写生与创作,记录下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景色与风土人情。这种实践不仅丰富了他的艺术创作素材,也使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以及作为文艺工作者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近期,他的作品《拉萨林芝铁路通车》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这幅画作既表现了高原雪山、湖泊等当地的人文自然风光,又描绘了修建铁路的建设者、运营铁路的管理者风貌,以及当地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庆场景。他用真挚的家国情怀和深刻的洞察力,记录祖国发展变迁,诠释时代新风貌,认真践行着新时代文艺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从父辈足迹出发,以画笔勾勒中国海疆之美
李冬的父亲李海涛先生被誉为中国海洋绘画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将自己原有的写实人物创作、山水绘画进行转型,专攻海洋绘画题材科目,逐渐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的海洋绘画技法。随后,“海洋画家”“海洋绘画”等学术词汇在国内开始流行。2005年前后,李冬的父亲和母亲成立中国海洋画研究院,引领了全国一批以海洋绘画为主要题材的水墨画创作与研究人员。在他们的影响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海洋绘画题材,并致力于中国海洋绘画的创作,逐渐形成如今的“海洋画派”。
出身于画海世家,父亲的海洋绘画在理论和技法上对李冬的创作带来诸多影响。但是创作要有自己的艺术面貌和艺术语言,李冬凭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形成个人独特的绘画风格。李冬陆陆续续走遍了中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对中国海洋的人文自然风光进行了细致地考察,收集了大量的创作素材。他讲到,“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感觉到中国的海疆面貌是独具特色的。中国18000公里的海岸线上,各地域的植被、礁岩、渔船、民居都是不同的,各地域的老百姓的图腾和信仰也是不同的,这才形成我们博大的祖国海洋文化。”
李冬《潮韵》130x67cm
优秀的文艺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也体现出创作者的人文关怀意识。在采访中,李冬表示,我会长期坚持对海洋绘画题材的水墨实践。无论从绘画创作,还是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海洋绘画都是一个崭新的领域,它需要更多的人去关注,需要更多的理论和技法去完善和丰富。我长久以来关注海洋的环境问题,也想通过绘画作品呼吁人们关注海洋的环境问题,热爱祖国的海疆,捍卫祖国的蓝色领土。
最后,众人手持画作共同合影留念。在畅快的交谈中,此次走进文化视界活动接近尾声。让我们共同期待下次相聚,也期待李冬主席在未来创作出更多优秀画作。
来源/文化视界网 作者/孙雨婷
摄像、摄影/王雅晶 李建龙
转载请后台获取授权
[ 责任编辑:孙雨婷 ]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